【反修例】衝突後現情緒困擾壓力或持續數天 專家籲互相尊重討論修補撕裂【附處理錦囊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7/04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反修例衝突持續,有精神科醫生認為社會矛盾較5年前佔中更劇烈;至於衝突過後下一步如何走,另一精神科醫生承認當社運易走兩極時,要解決爭拗是有困難,但認為不論年輕人或成人,事後應一同理性討論如何處理,但勿想改變對方立場,討論須互相尊重。

受近日社會反修訂《逃犯條例》衝突影響,不少年青人情緒感困擾,根據香港家庭福利會提供資料,不論親身經歷或經媒體間接接觸,各人於情緒、思想及生活層面,均受不同程度影響、困擾。

身體症狀:發冷、口乾、四肢無力、嘔吐、暈眩、胸口作痛、頭痛、血壓上升、心跳加速、肌肉抽搐、磨牙、視力模糊、呼吸困難

思想方面:迷惘、發惡夢、過分警覺、不確定、多疑、責怪他人、事故的影像重複出現、猶豫不決、記憶力下降、解決問題能力下降、難以辨識身處的時間、地點或人注意力下降、對身邊環境反應過敏或過緩

情緒方面:恐懼、指責、哀傷、驚恐、否認事實、急躁、抑鬱、憤怒、震怒、情緒失控、焦慮、反常的情緒反應

行為方面:退縮、反社會行為、坐立不安、來回踱步、動作古怪、社交生活習慣改變、語言表達方式改變、食慾下降或提升、對環境過分警覺、酗酒、溝通模式轉變等

家福會資料顯示,於一般情況下,事發後身體及情緒壓力反應會即時出現,亦有部分或會於事件發生後幾天、數星期,甚至數月才陸續出現。

不過,壓力反應持續多久則需視乎危急事件的不同嚴重程度,或持續數天、數星期、數月,甚至更長時間,如獲家人或朋友的體諒和支持有助徵狀早日減退,但部分反應會較持續和令人困擾,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:

這並不代表精神有問題或懦弱,只說明事件的震撼令情緒和身體難以自控而已。

家福會建議,於首24至48小時內,適當運動配合鬆弛練習能夠紓緩部分壓力反應,亦可與別人交談傾談分享,紓緩情緒,但不要在此時作出一些改變人生的重大決定;如重複出現的想法、夢境或影像,屬正常反應,不要嘗試對抗,否則將令自己復原更慢等。

面對家庭衝突,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認為父母態度強硬,好多時以錯誤價值判斷,「一聽到子女示威就鬧,當然甚麼事也不向父母講」,亦只會令親子關係更差。他稱,親子間要修復好關係,父母應多點聆聽子女討論,毋須太早表達個人見解。

家庭修復過後,社會如何「收科」?丁錫全承認當社運易走兩極時,要解決爭拗是有困難,但建議不論年輕人或成人,都應於事件後一同理性討論如何去走下一步,遇有爭拗就冷靜下先,避免要改變對方立場。